西藏高原是亚洲重要江河源区和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基地 

  西藏不仅是我国河流最多的省区之一,而且是我国国际河流最多的一个省区,流域面积大于2000km2的河流就多达100条以上;亚洲多条著名的大江大河均源于或流经西藏。全区河川多年平均径流量4.394×10m,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16.5%,相当于长江上游宜昌站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其中,出区总水量4.1344×1011m3。占全区总量的94.1%;直接出国境水量3.5152×1011m3,占全区总量的80%。此外,在西藏境内地下水年径流量9.77×1010m3,冰川储量约3.0×1011m3。可见,西藏水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源库,在调节我国重要江河及邻近国家河流水量平衡和水资源的需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西藏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01×108千瓦,占全国的30%,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其中理论蕴藏量1.0×104千瓦以上的河流有358条,技术可开发量1.16×108千瓦,年发电量6.076×1011千瓦时。此外,全区还有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104千瓦以下的河流技术可开发量9.82×106千瓦。不难看出,西藏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未来西电东送的接续能源基地。

  西藏丰富的水资源与西藏生态及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西藏水资源集中分布于藏东“三江”水系、藏中和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水系以及喜马拉雅山南翼诸河流。这些地区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丰富,成为河川径流的重要补给源。同时,这些地区植被,特别是森林植被面积大,冰川积雪发育,季节性冻土广布,对江河水源涵养与水文变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藏东南和藏东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水源涵养能力。野外调查观测资料分析表明,藏东南亚高山云、冷杉林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好,土壤表层苔藓地衣十分发育,土壤深厚,其最大持水能力达3000m3/hm2以上。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总量约达3.55×1010m3/a,占全区河川径流总量的8.1%,相当于雅鲁藏布江年径流总量的21.4%。全区草甸、草原、草匍草原和荒漠草原四大类草地生态系统年水源涵养总量达1.065×1011m3,其中属外流区水系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总量约为4.46×1010m3,约占直接出境水量12.7%。可见,西藏植被生态系统在江河水源涵养和河流水文调节中起了重要作用,是维护我国未来战略水源库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

  西藏冰川发育,冰川面积和储量分别占全国的48.2%和53.6%,冰川年融水径流量达3.4915×1010m3,占全国冰川年融水量的57.7%,占西藏河川径流总量的8.0%,比拉萨河、尼洋河、年楚河年径流总量之和还大。其中,属外流区水系流域范围的冰川年融水径流量达2.44×1010m3,占全区冰川融水量总量的75%。可见,冰川这一固体水库,对江河水文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西藏永久性和季节性冻土面积大。近30年来,高原季节性冻土厚度减小、持续时间缩短,季节性冻土的消融对江河水文也将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近几十年来,西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森林草地植被的破坏较为严重。由此导致森林、草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和水土保持功能的减弱,以致局部小河流出现断流、水量减少和一些大江大河泥沙含量增加。这种功能退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对我国这一战略水资源库和未来西电东送持续能源基地构成威胁,并有可能产生国际社会的为水纷争。

 

本文选自:《西藏高原生态安全》(钟祥浩等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