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体系建设厚植生态文明建设内生动力

  • 中国绿色时报
  • 2025/11/26

【字体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生态文化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形态,是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对于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树牢价值体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特征,树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价值观,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加快形成全民生态自觉。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态智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要充分挖掘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现实价值和其蕴含的精神实质,围绕传统生态文化景观、生态治理工程等重要载体,做好历史传承和与时俱进,通过传统生态文化实践应用与创新发展,促进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科学合理生态观。同时,要用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精神宝库,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右玉精神”“八步沙精神”,科学阐释党领导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经验与优势,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凝聚最广泛的共识。

建构知识体系。加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构建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推进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基础学科的深度融合,注重与优势重点学科融合发展,积极推动生态哲学、生态经济学、生态美学等交叉学科建设,发掘跨学科研究的交汇点、融通点,发展完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要不断丰富学术体系,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支持高校院所等深化生态文化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深化对规律性认识,形成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我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在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同时,要秉持开放包容、互动交融,吸收国外生态文明知识体系的世界观、生态价值观,推进中国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构建既有中国特色又易于国际理解认同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搭建传播体系。生态文化传播是引导生态价值观深入人心的重要桥梁,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传播体系对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具有特殊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纪录片、报刊、网络新媒体短视频等多样化媒介优势,以高质效新闻发布扩大生态文明主流舆论场,生动传播绿水青山故事。要积极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题、时代特色、群众基础的文化产品,打造一批生态主题文艺作品、传播项目和典型案例。还要充分利用城市博物馆、展览馆、科教馆以及公园绿地,为公众提供更多学习感受生态文化的场所,让公众切身体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实实在在成效和产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强化生态记忆、生态责任与生态自觉。

转型行为体系。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必须把促进行为体系转型,推动发展模式、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作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导向。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粗放规模扩张、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推进生产领域节能降碳,实施工业能效、水效提升行动,推广绿色低碳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要倡导勤俭节约、低碳消费的绿色生活方式,推广节能、节水用品和绿色环保家具、建材,减少一次性消费品和包装用材消耗。持续推进“光盘行动”,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绿色低碳出行,推行绿色办公和大型活动碳中和。还要凝聚生态文明社会共识,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绿色家庭”“无废城市”“绿色机关”等主题实践活动,将绿色生活方式具体化、场景化、可操作化。通过健全行为规范、制定绿色指数、推动积分激励,构建人人践行、政府引导、社会协同的绿色行为体系。

培育审美体系。生态审美是生态文明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形成具有时代气质和文化张力的生态审美观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必要举措。要支持发展生态文学、生态美术、生态设计等艺术门类,鼓励作家、艺术家、设计师以生态为题材进行创作,生产更多高质量生态文艺作品,吸引社会群众参与生态文艺创作,营造更加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要推进生态审美体验,依托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其他自然保护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生态文化,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让公众在“可视、可听、可感”环境中形成知识性的认知与多感官联动体验相结合的综合性感知,感受生态之美。同时,推动美丽乡村、绿色社区、低碳景观等生态空间设计融入生态美学理念,使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文化之美有机融合。还要推动生态文化“走出去”,依托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国际合作机制,推动高校、非政府组织、企业等民间生态文化交流,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促进生态文化交流互鉴,全方位展示美丽中国建设成效。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长期性的事业。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用文化浸润培育生态自觉,让生态文明真正走进人民心里,将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王悠)


下一篇:展现中国民间组织参与生态治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