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及周边发现雪豹、欧亚猞猁、马麝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7 月下旬,由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共同实施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典型大中型哺乳动物分布数量、活动规律的动态监测”项目顺利完成阶段性数据整理,并在拉萨市区及周边区域取得重要发现。项目自 2023 年 3 月启动,至 2025 年 7 月已在雅鲁藏布江全流域布设红外相机近 800 台、样线 200 余条,累计有效监测超20万 •天次,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监测指标 | 数据 |
现地样线 | 30 条 |
红外相机 | 80 台 |
有效工作天数 | ≈ 5 000 天 |
记录物种 | 3 目 12 科 14 种 |
国家Ⅰ级保护 | 3 种(雪豹、马麝、白唇鹿) |
国家Ⅱ级保护 | 7 种(藏狐、赤狐、狼、欧亚猞猁、兔狲、岩羊、棕熊) |
监测范围:夺底沟、娘热沟、白定沟、乃朗谷保护小区,以及拉萨南北山造林(桑珠林片区)、次觉林周边等关键生境。
旗舰物种新影像:多次捕捉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家庭组、马麝、白唇鹿、岩羊夜间取食及白唇鹿迁徙过境珍贵画面。
食物网结构:欧亚猞猁、狼、藏狐与岩羊、马麝等草食性动物时空分布呈显著“错峰”特征,提示拉萨山地生态系统顶级—中型捕食者与有蹄类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
人兽共处:部分相机记录到棕熊接近居住区、岩羊、白唇鹿、马麝进入人工造林带取食等现象,反映出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行为模式的影响亟待进一步评估。
全流域布局:自 2023 年 3 月起,在雅鲁藏布江干流及重要支流高山峡谷、河谷阶地等多样生境布设近 800 台红外相机,样线 200 余条。
科研协同: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物种识别算法、栖息地质量评估和气候变化情景模拟等方面深度合作,实现数据共享和技术互补。
数据积累:项目实施近三年,迄今获取有效影像超20TB,为雪豹、塔尔羊、豹、白唇鹿、白颊猕猴等旗舰物种及其猎物的精细化保护提供了翔实的数据。
深化数据解析: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对红外影像进行自动分类与行为识别,绘制拉萨区域野生动物“热力图”。
完善监测网络:在拉萨南北山造林工程核心区周边增设 AI 实时传输相机,实现远程预警与快速响应。
推进社区共治:联合地方政府与牧民合作社,开展蜂箱防护、定点投喂等措施,缓解人兽冲突。
公众科普传播:依托自治区林草局官方公众号,定期发布“拉萨野生动物月报”,分享雪豹等珍稀影像,提升公众保护意识。
供稿单位: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
联系人:吕永磊
电话:13518981908
发布期:2025 年 7 月28日
动物照片附后
欢迎各界持续关注“雅鲁藏布江流域典型大中型哺乳动物动态监测”项目进展,与我们一道守护雪域高原的生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