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传播绿意 线下播种希望
——中国绿化基金会2025年世界地球日公益行动纪实
春风掠过戈壁滩,在新疆昌吉北部荒漠区卷起细碎的沙粒。一群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正弯腰培土,栽种胡杨幼苗。与此同时,微博平台话题页面上,中国绿化基金会“自然保护大使”许凯、“生态保护大使”陈立农、“古树名木保护公益大使”陆毅、“亚洲象保护大使”叶青等“明星IP矩阵”,以及阿拉苏等众多微博大V结合微博#做自然的朋友#话题发声倡议,呼吁社会公众关注和参与绿化公益,吸引了广大微博网友们积极转发、评论……
今年世界地球日期间,中国绿化基金会组织开展“线上播种、线下生根”生态公益行动,氛围热烈、成效凸显,成为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一道亮丽风景。
2025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中国绿化基金会紧扣“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围绕“扩绿、兴绿、护绿”行动主线,线上分别在新浪微博、抖音平台,线下分别在新疆昌吉市、北京密云区、上海长宁区等地联动开展春种、科普宣传等活动,以实际行动响应绿色号召,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地球日当天,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近40位明星艺人、30余位正能量网络达人,创新探索“互联网+公益”模式,致力于打造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平台。以全新模式发起世界地球日线上公益传播活动,像“星星之火”般瞬间点燃了无数网友的热情。数据显示,世界地球日期间,中国绿化基金会“我有一片胡杨林”“种下希望树”“百万森林计划”等9个项目微博话题新增阅读量达1796万余人次,抖音平台#沙漠锁边生态林#话题播放量突破1.8亿次。
这些数字背后,是当代年轻人用“指尖公益”书写的生态觉醒。
在新疆昌吉北部荒漠区,这种觉醒正转化为具体行动。“胡杨根系极其发达,能深入地下十几米,只为寻找一点点水源,是当地防风固沙的优良适生树种。”昌吉市林草局技术人员一边向网络博主演示栽种要领,一边介绍胡杨在荒漠地区的特殊地位。胡杨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特有树种,构成了丝绸之路沿线壮美的绿洲森林景观和生态屏障,对“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场“一带一路”胡杨林生态修复计划2025年春种行动,最终以栽植62250株苗木、改善560亩荒漠化土地生态环境的喜人成绩圆满收官。同时,活动还让更多人了解、参与“一带一路”胡杨林生态修复计划。截至2025年4月29日24时,2025年春种行动相关话题阅读量473万、讨论量2.9万、互动量8万。
参加春种行动的博主们也发起了粉丝心愿互动,把大家在微博上表达的心愿和对胡杨的祝福书写在铭牌上,并挂在新种的胡杨树上,以示纪念。微博旅行博主“小刚在大理”参与了春种行动。他将混着沙土的鞋子对比图发在网络上,评论区纷纷为他点赞:做公益做环保,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我们一群人大家都来贡献一小份力量,就能汇聚成庞大的能量……
在北京密云区,第十九届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绿色版图工程”北京密云生态林公益植树活动也正式拉开帷幕。现场200余人种植白皮松、栓皮栎等当地适生树种800余株。北京作为“三北”工程六期建设的协同推进区和巩固拓展区,开展本次公益植树活动有着特殊的意义,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和公众参与“我为三北种棵树”公益活动的一次生动实践,以实际行动扩绿兴绿护绿,为首都生态建设增绿添彩。
在上海长宁区,一场亲子科普互动公益活动正在进行。这种“软推广”产生的化学反应令人惊喜。在“百万森林计划”联合母婴用品贝亲专门打造的沙漠植物科普体验空间,“和贝亲去沙漠种树”发起人报到处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来此打卡拍照,屏幕上新增加的数字代表着他们在沙漠种下的那一棵树。
“去年买冰冰霜种下第一棵树,今年囤新品水乳又解锁第二棵,宝宝的成长礼物和地球的绿色账单原来可以这么高度同步。”“90后”妈妈王女士展示着她两份植树证书笑着说道。
与此同时,中国绿化基金会“幸福家园——种下希望树”项目与“十个勤天”合作推广首部实体公益写真集《土地与少年》,并与度小满、宝矿力水特、金美信消费金融,以及朝阳大悦城等多家企业线下电子大屏联合宣传、跨界赋能,共同谱写绿色未来。
网络话题、公益写真、线下科普,这些碰撞产生的能量,其内涵远比简单的捐款数字更丰富。以世界地球日为起点,这场绿色行动仍在延续,随着“绿色公民行动”“幸福家园”“百万森林”等自主品牌项目持续发力,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加入保护自然的行动中来。
正如《土地与少年》公益写真集推荐序言中所写:公益是年轻的事业,更是年轻人的事业。通过“十个勤天”的感召,相信一定会有更多年轻人愿意走出虚拟世界,走向大地、亲近自然,从线上传播绿意到线下播种希望,让守护生命的绿色成为新的爱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