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向世界递出“靓丽名片”

  • 国家林业网
  • 信息中心
  • 2019/08/22

【字体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向世界递出“靓丽名片”

  “自2011年运行服务以来,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共向2000余个用户提供种质资源5.0万份次;提供优异种质扩繁的苗木、穗条2500余万株(条);支撑各类项目近700余项,通过平台支撑,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200余篇。”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负责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首席专家郑勇奇研究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依托该平台,我国林木种质资源科研实现了跨越发展。
  什么是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郑勇奇介绍,该平台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认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管,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作为依托单位,整合了包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下属研究所(中心)、国际竹藤网络中心、省级林业科学研究院、省级林木种苗管理站(种质资源库、良种基地)、农林院校、自然保护区、植物园等70多个单位的林木种质资源,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涵盖科研、管理、教学、生产等机构的体系。
  “在国际上林木种质资源整合停滞不前甚至走下坡路的形势下,中国林木种质资源整合与发掘利用的速度和质量,让国外同行艳羡不已。许多国家希望跟中国学习,申请来中国参加培训、攻读研究生。平台已成为我国林木种质资源产学研合作的一张靓丽名片。”郑勇奇说。
  如何利用该平台挖掘农村资源优势,将“绿水青山”打造成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该平台没有将成果束之高阁,而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进农民心坎里,这让该平台的科研工作者倍感振奋。
  “经济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大林种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得最好的林种。”郑勇奇说,但是,我国的经济林产业发展存在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率低;生产管理粗放,产品单产和优质果品率低;产业化程度低,二、三产业滞后,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
  于是,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以经济林树种为突破口,整合了国家枣工程中心、国家枸杞工程中心、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中国林科院经济林中心、辽宁经济林研究所、山西省林科院等多个以经济林树种为重点的资源单位的种质资源5000余份,组织技术和专家队伍,实施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专题服务。
  郑勇奇介绍,该专题服务通过优良品种的利用,提高被服务地区的良种使用率;通过技术服务,提高被服务地区和被服务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以及生产规模和果品品质、综合效益。
  林木种质资源的系统化和完整性,让需求对接、科研对接、成果转化有了更强大的科技支撑,并更有力地支撑了国家重大需求和政策制定。
  “比如,该专题服务为新疆若羌提供优良新品种5—10个;为宁夏中杞枸杞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和枸杞种植农户解决反季节鲜果枸杞栽培等关键技术问题。再比如,辽宁经济林研究所提供榛子5个优良耐寒品种,种苗5万余株,使亩产收益达到5000元;中国林科院经济林所与亚林中心,提供蒙古扁桃120个系号种质资源和长林系油茶品系20个、种苗50万株等。”郑勇奇说,更重要的是,该专题服务为我国林业六大生态工程建设,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服务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新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标准化整理整合的资源共204科、866属、3335种,包括用材树种、经济树种等种质资源共12万份;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成果推广38000余次,开展技术培训4万余人次;通过平台支撑,共获得科技奖励55项,获得专利80项,技术标准19项,林木新品种、良种264个;培训“一带一路”国家林木种质资源技术和管理人员120余人。
  据悉,今后,该平台将力推林木种质资源大数据建设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新的跨越。(记者 马爱平)



上一篇:我国启动首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下一篇:生态中国·醉美西藏高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