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和为贵”到“和合共生”

  • 人民网-人民日报
  • 2024/10/28

【字体

      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前不久在安徽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了解六尺巷历史及其传承,要求“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

  近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建设‘人文金砖’,做文明和合共生的倡导者”。

  无论是考察调研还是出访活动,习近平总书记都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

  要求“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宣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强调“把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建设成一个和平、和睦、和谐的大家庭”……今天,“和”这一中华文化的精髓,已深深熔铸成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塑造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博大而深厚,源远而流芳。

  赓续中华文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必将重焕荣光。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和”之道,在文化铸魂。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从《国语》“和实生物”、《易经》“保合太和”、《论语》“和为贵”,到现实社会倡导家风家教“和睦和美”、人际交往“心平气和”、解决矛盾“以和为贵”、办企经商“和气生财”……一个“和”字,堪称最具中华文化意蕴的汉字。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今天的六尺巷,正是“和”之道的精神延续与文化书写。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春晚歌曲《六尺巷》的曼妙旋律,广为流传;“莫道谦让无所获,送人玫瑰留余香。让他三尺成佳话,和气致祥日月长……”黄梅戏《六尺巷》的婉转唱腔,打动人心。

  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精华,在时代大潮中不断激荡新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