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防沙治沙工作成效逐步显现 沙区林草植被明显增多,沙尘天气持续减少

  • 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 2023/08/21

【字体

土地沙化是严重的环境问题。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受地形地貌、自然气候等因素影响,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而西藏防沙治沙工作对全国防沙治沙、生态保护修复具有重大影响,对筑牢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区一直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来防治土地沙化。

依托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推进沙化土地综合治理

据了解,我区始终坚持科学治沙,以国家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为依托,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为引领,建立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为基础,加大大江大河流域、主要沙尘源区、严重沙化草原、严重水土流失区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机场城镇村庄周边等区域沙化土地治理力度,因地制宜科学布局防沙治沙重点工程项目,乔、灌、草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采取人工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围栏封育、禁牧休牧、水土流失治理、节水灌溉等综合措施,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全面、系统、综合治理沙化土地,高质量提升生态屏障功能。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西藏土地沙化整体好转的趋势继续得到保持,防沙治沙工作成效逐步显现,尤其是“一江两河”、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朋曲河流域等社会关注度高的区域沙化治理成效显著,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十三五”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期末综合考核中被评定为“工作突出”,并受到国务院表彰。雅鲁藏布江山南段北岸河谷沙地遍布,2004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山南市列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经过近20年的努力,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完成防沙治沙面积4.8万余亩,完成投资2560万元,其中营造防沙固沙林5580亩,封沙育林36042亩,人工沙障等工程措施治理面积4988亩,工程措施固定流沙后播种沙生植物1390亩。2021年,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估验收,我区目前唯一的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评估验收为“优良”,并予以保留。

科技发力 沙海变林海 林草植被明显增多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大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我区编制了《西藏自治区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时期林业草原发展规划》等。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西藏防沙治沙工程纳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并从2022年开始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大力推进荒漠化沙化综合治理工作。

同时,推广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模式,促进科学防沙治沙。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的通知》,扩大西藏自治区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范围,在原有山南市扎囊县示范区成功建设基础上,逐步拓宽山南市雅江河谷山体沙化防沙治沙技术试验示范区域,总结形成“截沙源、降风速、固流沙、增植被”的河谷防沙治沙技术体系,采取“水利配套先行、工程措施紧跟、多措并举集成、实现生物固定”的防沙治沙模式,推广示范了草方格、树枝、砾石、尼龙网沙障等机械固沙措施,成功引进试验了一批适生沙生植物,扩繁了一批乡土治沙树种,为加快防沙治沙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通过实施营造林、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固沙等各类防沙治沙项目,全区重点地区土地沙化得到有效治理,沙化面积持续减少、沙化程度持续减轻。重点工程区林草植被明显增多,气候土壤条件得以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沙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沙尘天气持续减少,生态功能得以发挥,碳汇功能得到提升,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筑牢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进一步奠定了良好基础。

有效改善民生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通过实施防沙治沙工程项目,工程区沙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草植被明显增多,公路沿线、城镇、村庄、农田等居民集中居住地区的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尤其是“一江两河”、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朋曲河流域等重点地区土地沙化得到初步治理和控制。

农牧民通过参与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增加了收入,防沙治沙工程资金安排向全区深度贫困地区倾斜,通过实施林业产业优惠政策,拓宽资金渠道,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增加科技投入,大力培育沙产业龙头企业,加快沙产业发展,带动农牧民特别是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广大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建设,带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共建生态文明,提高了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农牧民对绿色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参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上一篇:西藏林芝推深做实打造林长制“升级版” 下一篇:科学技术赋能防沙治沙